练拳就是参禅悟道。一个境界的功夫,修一个境界的知识!所难的是,人很难认清自己所处的境界,往往好高骛远,过高的估量自己的功夫,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功夫。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佛教要求众生明心见性的原因吧!
六祖那首著名的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但凡是懂一点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,所以,人们往往也因这首畿而贬低作“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;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得神秀,其实不然,慧能法师只是认识的境界高一些,而在学习艺术或参禅悟道上,神秀所示才是学习的不二法门.
现在练拳之人,好高骛远的比比皆是。大谈特谈空、无我等!好像在练习太极时,什么都不想,空空无我是对的,其实大谬。一般而言,空、无我是在完全的认识自我,是在可以随心所欲,意道行随的时候,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境界才修的!“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务实的苦修是通向认识自我的关键所在。
拳经上讲的,“每一动作,都要问自己浑身数项,合与不合”包括“虽是由人,还是由己”等等,讲述的很简单,又是大道。就是在练拳时,要刻刻留心,用意指挥自己使每一个动作做到位,练合。要问自己,腿蹬与否,顺否?腰转否,和腿有没有合?劲能不能传到手上?左腿和右腿合与不合,左手与右手合不合等等.
武术之道首先在仁。打倒别人只代表其拳技高,能将心比心才能代表其心仁厚。
练拳人切勿好高骛远,不切实际。武术还是要实战的,今天武馆推手、散手课,玩了之后大家还是知道,基本功的重要,练习的重要,因为有些东西,看起来很简单,说起来很容易,但真正到实战,还是两码事,那就是功夫的问题!
今天阿彪问,为什么下面练习是步法很快,出手很顺,但是和师兄弟打起来有些吃力,十下只能用上几下?我告诉他,一是功夫不到,练时虎虎生风,一旦实战,敌人也是在高度变化,抓不住点;二是,实战少,一打起来心先慌,步法也就乱,敌人一变化战术就不知所措,盲目出拳。
练太极拳、八卦掌,要是想练技击,一定要练好基本功、单操,尤其要把几个适合或自己喜欢的单操练熟、练活,前进后退、左顾右盼,都要即机动灵活又发得上力;之后要去从推手、散手中去提炼、去实践。要本着学习的态度去实战,不争强好胜,不胡来,一步一步的求其中之变化。
老张和我聊拳,他说,咱们家的拳,很实在,但很难练,越练越觉得东西多,越练越想练,但又觉得总做不好。像腿蹬转腰,自己明白,就是越练越觉得难做的顺、松、整!我告诉他,简简单单,谁都听得懂,却难做的到。努力就越来越好,但永无止境!这就是真理!说了半天听不懂,想做不知从何处下手,就是虚的。
东莞南城归真太极拳社原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