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发力须松净,专注一方”,拳经所言。此句甚是重要,一般练太极拳的朋友,只是抓住“松”字,“松”确实是练好内家拳的第一要义,但不是目的,目的是六合劲。此句一个“净”字和“松”字在一起就有很深的意义,而专注一方,就更有学问了!
练拳时,处处时时要兼顾自身数项合与不合,不可走马观花,粗枝大叶,更不可昏昏沉沉,一片空白!刚朋友与我聊天,上来就讲“空”,讲心中无意无求,讲练拳如睡觉,此大谬也!所谓“无助无忘”,“无意之中是真意”并非简单一句话而已,是真正能兼顾之后,是六合之后,是高度知己之后,才自然出现的境界!
松不是泄,整不是僵,轻不是浮,沉不是重,柔不是软。
练拳之道首在练心,不可心高气傲,要静下心、平下气,放下面子去探究,去学习!有和自己练得不一样之处、有不懂之处,切不可盲目下结论,要用实践,用心去感受,否则一辈子也不会进步!
拳术之道,自在拳术本身,越练越明,越练越深,越练越知其高妙,越练越知己不足。不得传授,不苦练,无实际体会者,只有拿虚的东西去补充自身不总,实在悲哀!
太极拳、八卦掌等拳术,是前人几千年实践、总结、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,有很系统、很规范的练功方法,如太极拳先练静桩,之后练习活桩,再后练习太极步,半步发力,一步发力,跟步,单操,弧形步,三角步等等,再之后推手,散手,器械---若是只以为中国拳术只是简简单单几个套路,那就大错特错!
所有的艺术,到一定的高度都要直指人心。何为以艺入道,其实不玄,就是通过学习某种艺术、文化,在经过尊师重道、心静苦修,内惑外困,经历妄想、执着,不执著心境等等之后,能明了自身艺术的规律与实质,再跳出去,由此推而广之,明白万事万物的规律!如拳经云:此处一虚实,处处皆此虚实。
很多练拳的朋友都把拳练成只可以定点发力,这样不好!比如练形意拳崩拳,很多朋友,都把劲、意、力放在出拳的拳头上,这是不太对的。
第一,形意五行都是练周身六合的,不是简单的招式,所以,上下之相随、左右之协调,手步之相合才是第一位,也就是拳不发出,用身子可不可以打的上劲,伤不伤的了敌;
第二,崩拳出拳的手,起劲不仅仅在拳峰,周身一起,整个胳膊,从根部到拳峰,都可以击、截、封,拦,否则就是拳击,非形意;第三,形意拳之妙,不在出击的手,在收回之手,收回之手能与身和,能带上劲技击,后手才出的去,所以,拳彦有云:轻出重收。第四,崩拳出手不是直的,要领悟其角度变化之妙!
东莞南城归真太极拳社原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