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石磊老师太极拳八卦掌练功语录九

2018-03-29

前人讲,内家拳不言器械,为何?器械,手之延长也,若是两手不合,手与身、步不合,那么用其器械必是迟,重,而不灵活巧妙;反之,若是基本功到位,身手相合,那么器械再加以演练,必是如虎添翼,之后再以拳悟器械,以器械悟拳,则拳即使枪刀剑棍,练拳既是练器械,故又不言器械矣。

以前与其他师兄一样,没见过恩师练兵器,故曾怀疑恩师不会兵器。后来恩师教我,刀、剑、枪法,才领略恩师器械的妙处,我们对刀时,我每一出刀,他或左右,或上下,在我似到未到之时,他的刀要么在我脖子,要么在我胸膛,要么在我手腕处!杀人不见血也。之后我才对拳道即人道,人道即天道,有更深的理解.

真正的太极拳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老人拳,那些所谓的柔,慢,云,潇洒,大方,行云流水等等,远非简单的形式,更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。正如今天一位老总说,原来练太极拳这么累呀!是呀,拳就是武,何为武,止戈为武。何为止戈,就是平息战争,怎么平息,就是要在必要时生杀格斗。如轻松而得,定非真功。

拳经云,“虚实变换的灵方有圆活之趣”,于是有人在练太极拳、八卦掌或推手时,便乱扭乱跳了,并用老话来美化“挨着何处何处虚”。其实拳经早有,“虚实变化在腰间”,“虚实变换步中参”也就是在中正安舒,身形正确的姿态下,用腰的转换带动周身虚实,若是身法不够,以腰带动步法变化!且虚中必有实。

恩师常讲,“万变不如一转”,推手、散手彼方之劲似出未出之际,顺势一转,阴变阳、阳变阴。如一沙包,人人都可以去打一拳或踢一脚,但是倘若你在打它时,他会转动,你还敢打吗?再如果它可以随你的速度转动呢?还如果它可以边旋转便位移呢?所,练习拳术要身形中正,不正则轴歪,腰胯要活,不活则不灵。

看一些网络上的太极拳,不知怎么说!拳术之道向来没有速成,所有的诀窍都在自己身上,妄谈捷径、虚谈内气者多是哗众取宠,招揽观众而已。真正等传授的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虚话,总需一招一式,用心苦练,到一定之时,老师自会引导。每次谈这个气,那个穴,多不实在!

很多人对内家拳的整劲不理解,或者不以为然,我看就是理论太多,很多人辩论起来头头是道,较起真来又称自己是养生为主,这些人多是自误误人。其次就是推手太多,散手实战太少,多打实战,有机会甚至用冷兵对练,这时再结合平日所练,悟周身相合之劲,自有收获!

晚上和恩师聊起某氏太极拳,恩师讲,不管什么拳,不在人,在于练习者,看这个人练的好不好好,只要看他符合不符合"一动无有不动,一静无有不静"即可。也就是一动上下左右都动,一静皆静。

武术原本没有那么复杂,都是现代人,不明其理,又要挣钱,争名,瞎编胡造,妄谈易经,气功所为。

听人大谈缠丝劲,老半天一直讲的是手怎么缠,招术怎么用。我说这是说招,或者是针对一般人的擒拿,真用起来不管用,更无法过渡到兵器。缠丝的劲是在内,在轴线,不在外。是从脚底涌泉、会阴、百会,整体旋转,也就是八卦、形意拳讲的拧裹劲。意在通过整体旋转,使周身发力达到稳、松透、灵活多变。

裹裆是内家拳练功一个很重要的要领,如果不守,将来散手、技击就不能灵活机动,所用步法,腿法也就不是传统武术的功夫。所以很多朋友,练时是内家拳,用起来是拳击。其实陈氏太极拳所讲的圆裆和裹裆是一回事的,圆,是指的腰裆虚实变化的灵,故圆也。今人不知,只是求其形,以为是大腿撑圆,谬也!

  1P4A8533-73.jpg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东莞南城归真太极拳社原创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