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传统太极拳的成才期为什么漫长》
现在,全世界的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失传的现象,其中中国传统武术更是严峻。其关键所在,就是传统的文化艺术包含的面太广,不容易学得会。对于初学者而言,其理论过于抽象,无从下手。而且,现代人受西方的教育模式的影响,一上来就想弄清原理,试图寻求捷径。这样到最后往往是瞎子摸象,一叶障目,反而适得其反。
笔者认识一位老中医,其年轻时候拜了一位中医师傅。老师傅不仅精通武术,而且在中医的骨伤科、内科方面都有独到之处。但是,其子女都是学西医,没有愿意继承老爹的中医传承。我当初不解,朋友解释,中医还没有学习就要先背经典,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脉经》等等,开始学习时又要学临床、用药……。何其复杂?而且还不挣钱。而学西医,倘若只是想成为一般的医生,就容易。因为西医相对直观,西药多是成方、成药,药效和禁忌都有,容易掌握。而且,中医要求整体辩证论治,基本上不分学科,即使有分也还是要求行医者有全面的知识,否则就成了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的庸医。而西医,不一样,分科较细,虽然这些年也有整体论治的趋势,但还是不需要中医那样庞大的基础知识学习。笔者的一位中医弟子和我聊天讲到“打开黄帝内经,连现在很多中医医生都很难解释。就是现在的医生缺的知识太多了”。
其实太极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
除了传统太极拳的教学保守、明师难找和现代人心浮气躁等外在的原因,就太极拳本身,笔者总结了传统太极拳为何难练,以及为何成才期漫长的关键几点,列举如下!当然,这些也是传统太极拳的奥妙所在。
太极枪的运用
第一, 讲究整体运动
关于这一点,笔者已经强调过,这是传统武术的基本运动法则之一,在功夫上是决定习练者的打击力,机动性,灵活性和各种战术运用的基础。而在太极拳等内家拳中,这一点更是提到最高要求上。
我们知道,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个体。即使是简单的协调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,才可以形成条件反射。而,太极拳的整体运动则是要求习练者内外、上下、左右等等,都要协调统一,并在运动中可以发的上力,这就十分困难了。因为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去掉很多的后天习惯,还要按照一定的练功方法去研练。所以,练功初期,很多人反映自己不会出拳了,或者出拳的速度更慢了等等现象,这都是正常的。因为,你在试着运用自己所学的新的发力模式。
因此,太极拳有“十年不出门”的说法也是不奇怪的。
第二, 主张顺势借力
太极拳的技击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兵法的,它主张斗智不斗勇,反对硬碰硬、直对直。这一点也是千百年来战争积累的经验。因为在战场上,有时你要面对的也许不是一个人,而是几个人,甚至十几个人,而对手也许手中的兵器比你长。在这些不定因素的影响下,怎样更好的保存自己,杀伤敌人,就是传统太极拳研究的重点之一。
但是,正常人的习惯思维模式一般是直对直的,而且,在功夫不到的情况下,运用步法或者身法,在实战中想做到“迂回”、“包抄、“引进落空”是十分困难的,有时反倒不如不用。这样,也是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功夫去培养的。
第三, 强调拳械合一
传统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必须精通拳法和长短兵器。我们通常练习的徒手功法,只是武术的一小部分,其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后面的器械。这不仅仅是因为器械更为精妙,也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,没有一位将军和士兵是赤手空拳作战的。那些赤手空拳一人打死打伤十几甚至上百拿着刀枪剑戟的人的场景,看看武侠小说倒还行,实际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。
但是,为什么练习传统武术还要练习拳法呢?因为拳法是器械的基础。从实质上讲,器械只是手臂的延伸。练拳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练习整体之劲,也就是出手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运用整体之劲带动的。等功夫到了,再练习器械,就非常容易。倘若,连手臂之劲都不能通于整体,手上再加个兵器,就更加散乱无力了。所以古语有云:“精通器械者必精通拳法,精通拳法者未必精通器械”。
因此,太极拳从基本功开始,一直到单操、推手、套路,都有一套系统的程序在里面。而且,从基本功开始,就是为了以后高级的技击功夫而来的。其起点之中就包含未来的综合功夫。所以,传统武术练到单操和步法,散手可以这样用,推手也可以这样用,拿着刀、剑、枪,也可以这样运用。如果,练是一种模式,徒手搏击是一种方法,拿起器械又是一个方法,而其中又毫不相干或联系太少,那么可以基本断定,你练的就不是传统武术。
太极刀的运用
第四, 直指懂劲
这也是太极拳最为神秘的地方。笔者有时在想,类似太极拳、八卦掌、形意拳等传统武术,在老前辈的眼里,就不是简单的武术了,而是智慧的结晶,是文化的体现。
正统的太极拳从开始就直奔懂劲而来,犹如禅宗的“直指人性”。比如,推手,如果想见效快,好玩,就可以不受规矩限制,摔、抱、丢、顶、抗、擒拿都可以用。但是,如果想研究好的功夫,就不一样了,必须严守规矩练习。但是,这个过程也是很有意思的。笔者在教推手时,也有弟子对于这些不理解,一推手就用蛮力,还喜欢自作聪明的研究一些小技巧,“赢”了就沾沾自喜。而且,如此以来似乎进步很快,很多练习时间比他长的反倒占不了多大便宜。但是,时间一久,等大家开始练习散手或者器械了,马上就又蒙了,还要回头踏踏实实的补。一个跟笔者多年的弟子曾对比着说:“以前师父说的,我不理解,更听不到这里面的劲,感受不到劲道变化。现在按照要求做了,果真越来越清晰。若是当初还是那样蛮力推下去,估计一辈子也不会进步”。
太极推手1
第五,包罗万象
武术源于战争,战争要求习武者必须掌握综合的知识和技能。所以,古时的武术家有很多都是兵法家,就是因为武术和兵法是一理的。一位真正练得好武术的人,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兵法的精髓。
而且,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,练习武术者,不可以练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。它讲究以武入道,提倡习武者通过武术的练习,能真正的体悟人生,并最终明白和掌握万事万物总的运行规律,也就是“道”。我们常常在影视上看到,一些武术家争强好胜,一脸凶相,其实那都不是高手。真正的高手,都是慈眉善目,和蔼可亲的。张扬的就不是传统武术。
正因为如此,传统武术才没有现代西方武术那么直白简单,它不仅需要练习者苦修,还要有一定的悟性,因为一个东西里面包含的面太广了。
所有这些,都需要时间的积累。就像恩师以前举的例子,练拳就像泡咸菜,即使有再好的水,再好的盐,再好的菜,泡不到一定的时间,都不好吃。
太极推手2